昨日上午8點34分,一個身長52厘米、體重3850克的男嬰在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簡稱北醫(yī)三院)手術室誕生,他是我國大陸首個“試管嬰兒”產下的寶寶。
31年前,嬰兒的母親鄭萌珠誕生,標志著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翻開了新的一頁。醫(yī)生介紹,鄭萌珠的順利生產再一次證實了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也體現(xiàn)了中國輔助生殖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
誕生
因胎位不正選擇剖宮產 手術順利
4月15日上午8時34分,北醫(yī)三院手術室內,伴隨著“哇”的一聲啼哭,一個新的生命降生了。這是一名身長52厘米,體重3850克的男孩。如同當年他的媽媽出生時一樣,他的出生同樣引人注目。
一名醫(yī)生走出產房,將鄭萌珠產下一名男嬰的喜訊告訴在外等候的家屬。
北醫(yī)三院婦產科主任趙揚玉介紹說,31歲的鄭萌珠因為胎兒胎位不正,孩子的頭一直在上方,所以選擇了剖宮產終止妊娠,整個手術非常順利,母子平安健康。
現(xiàn)場,在外等候多時的鄭萌珠母親鄭桂珍已激動得眼角泛起淚花。鄭桂珍說,當年是北醫(yī)三院圓了她做母親的夢,30多年過去,自己女兒又在這里當了母親,驚喜之余,讓她覺得最應該感謝的,是當年為她做試管的專家們。
談起第一次做母親的感受,鄭萌珠笑著說,對于此次生產她雖然非常緊張,但自己并沒有想太多。“有那么多專家在場,我挺放心的,順其自然就好”。
據(jù)北醫(yī)三院工作人員介紹,這名嬰兒的媽媽是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因此這名嬰兒也成為由試管嬰兒生產的“試管嬰兒二代寶寶”。
回顧
30多年前千里赴京“開腹取卵”
30多年前,甘肅禮縣鹽官鎮(zhèn)的鄭桂珍結婚20年不能生育,為了要個孩子,她幾乎試遍了各種中藥、西藥,但終究沒有結果。后來經檢查發(fā)現(xiàn),是幼時一次結核菌感染造成了她的輸卵管堵塞。
鄭桂珍回憶,當時將近40歲的她,無意中從廣播里聽到北京在進行生殖相關實驗,才開始告別那種無法訴說的痛苦。“那時候也不知道廣播中說的生殖實驗是什么意思,我拉著丈夫,揣著300塊錢就坐上了來北京的火車”。
那時,試管嬰兒技術雖然在國外有過應用,而在中國,國外專家到廣州和上海進行了十余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但鄭桂珍夫婦還是輾轉找到北醫(yī)三院教授張麗珠,決定試一試。那一次,鄭桂珍夫妻兩人耗時三天,從甘肅天水山區(qū)乘坐火車來到北京。
接診后,“神州試管嬰兒之母”張麗珠提出一個大膽想法——開腹取卵。當時,全院的取卵針并不多,針頭鈍了就拿到鐘表鋪磨一磨;沒有專業(yè)的保溫設備,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試管裝在保溫杯里;沒有培養(yǎng)液,就自己照著方子配……
即便如此,張麗珠團隊依然成功地找到卵子,并順利完成體外受精。當受精卵開始分裂,張麗珠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將受精卵植入鄭桂珍子宮內。
7周后,胎兒原始心臟有力地搏動,臨床妊娠成功。
鄭桂珍記得,1988年3月10日,在手術室里,醫(yī)生將體重3900克、白白凈凈的寶貝抱給她看的場景。為了表達對“恩人”張麗珠教授的感謝,鄭桂珍給女兒起名叫“萌珠”。
從此,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翻開了新的一頁。爾后,首例配子輸卵管移植試管嬰兒、凍融胚胎試管嬰兒、三凍(凍卵、凍精子、凍胚胎)試管嬰兒相繼誕生,國內各地生殖醫(yī)學中心紛紛成立,輔助生殖技術推廣至全國范圍,中國輔助生殖技術發(fā)展迅猛。
鄭萌珠大學畢業(yè)后也回到北醫(yī)三院工作,成為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的工作人員,從事病案管理工作,“整理生殖醫(yī)學數(shù)據(jù),也是在幫助和媽媽情況相似的人”。
發(fā)展
我國每百名新生兒有1-2個借助輔助生殖
北醫(yī)三院生殖醫(yī)學中心原常務副主任、主任醫(yī)師劉平是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誕生的見證者之一。
“試管嬰兒最初主要是解決女性輸卵管不通等問題,剛開始研究時,我們連卵子長什么樣都沒見過,設備也相當簡陋。”劉平說,30多年來我國輔助生殖技術快速發(fā)展,特別是在遺傳性疾病的診斷、篩查及干預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
單是2018年,北醫(yī)三院生殖醫(yī)學中心門診量近60萬人次,移植周期逾2.1萬個,是目前我國收治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癥患者規(guī)模最大的中心之一。
近十年,中國科學家們在Science、Nature、Lancet、New England等國際頂尖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醫(yī)學論著,并且參與了多個國際生殖領域指南的制定,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雖然起步比國際晚了10年,但中國輔助生殖技術飛速發(fā)展,目前已達世界先進水平,在某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經MALBAC基因組擴增高通量測序進行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的試管嬰兒在北醫(yī)三院誕生。
隨后的臍血基因檢測再次證實,嬰兒不含致病位點,這標志著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出生缺陷”作為生殖健康重大難題開始被逐漸攻克。
“目前,我國人工輔助生殖每年能達到約40萬個取卵周期,每100個新生兒中,就有約1-2個借助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孩子。”北醫(yī)三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杰說,“輔助生殖及衍生技術的發(fā)展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家庭,比如單基因遺傳病有7千多種,現(xiàn)在很多疾病能在胚胎植入前進行明確篩選,讓孩子免于疾病困擾。”
■ 延展
輔助生殖技術亦可幫助男性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體外受精試管嬰兒路易斯在1978年7月25日誕生。
2006年12月20日,路易斯自然懷孕成功產下一名男嬰,她的妹妹納塔莉也是試管嬰兒。后來,納塔莉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生下一個女兒,成為第一個試管嬰兒借助試管嬰兒技術生孩子的母親,打消了人們關于試管嬰兒可能沒有健康后代的疑慮。
1988年6月7日在湖南長沙出生的羅優(yōu)群是中國第4例試管嬰兒,也是中國首例供胚移植試管嬰兒。2016年4月,羅優(yōu)群的大女兒出生,并沒有借助試管受精技術。這是目前中國已經公開的試管嬰兒當中自然懷孕生子的第一人,標志著試管嬰兒也能像正常人一樣生育。
當前,輔助生殖技術不僅幫助不孕的女性患者,也能幫助有生殖問題的男性。同時,已有百余種單基因疾病可在胚胎植入前進行遺傳學診斷,從而達到避免患兒出生、減輕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的目的。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張靜姝 戴軒
關鍵詞: 試管嬰兒
- 【世界熱聞】內蒙古啟動人力資源誠信服務示范機構評選
- 環(huán)球觀焦點:內蒙古:這5項職業(yè)資格考試暫停
- 全球熱門:飛天圓夢|靜待夢天,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收官在即
- 飛天圓夢|“夢天”已就位!楊利偉動情講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對標保時捷Taycan?大眾中國功勛蘇偉銘親自下場造車
- 環(huán)球速遞!被人忽視的線下市場,隱藏著雙11的另一個流量密碼
- 環(huán)球熱頭條丨抖音還差一個雙11購物節(jié)
- 【天天新要聞】中銀證券給予珀萊雅買入評級 強品牌力、全渠道布局推動Q3業(yè)績高增長
- 焦點簡訊:鴨脖狂奔,絕味失寵
- 天天觀天下!做不了山姆,永輝轉身向盒馬?
- 安信證券給予紫燕食品增持評級 成本壓力仍然較大 看好公司全國化進程
- 天天新消息丨鄭州銀行前三季度實現(xiàn)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34.03億元 同比增長2.15%
- 世界快資訊:中鋼協(xié):加快落實兩大產業(yè)發(fā)展計劃
- 世界短訊!俄方稱暫時無法確認繼續(xù)履行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xié)議的條件
- 世界聚焦:美媒:近八成美國人認為國家已“失控” 多數(shù)民眾給現(xiàn)狀差評
- 新華全媒+丨天津:適老化改造改出“暖心窩”
- 環(huán)球精選!媒體評述:夢天實驗艙整裝待發(fā)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邁向收官
- 全球觀察:捷報連連!多條高鐵建設取得新進展!
- 世界通訊!飛天圓夢丨太空“新房”來了!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實驗室將建成
- 秋季女性白癜風患者更需注意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