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點 >
世界聚焦:“問天”飛天 中國空間站將如何“升級”? 2022-07-26 09:00:56  來源: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楊臻

7月25日凌晨3點13分,“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組合體成功完成在軌交會對接。在浩瀚宇宙中,實現(xiàn)了中國航天分量最重的“太空之吻”。

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13個小時,這是我國兩個20噸級航天器首次在軌實現(xiàn)交會對接,也是空間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交會對接。

上午10點03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交會對接好比在太空“穿針引線”,為了更精準、可靠地完成這一任務,“問天”實驗艙從發(fā)射到對接,克服了多重困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太空之吻"能否成功 "零窗口"發(fā)射很關鍵

交會對接最大的難點,莫過于實現(xiàn)“零窗口”發(fā)射。這意味著發(fā)射時間必須分秒不差,這對大推力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為了實現(xiàn)“零窗口”發(fā)射,科研團隊對發(fā)射流程進行了優(yōu)化,預留出2.5分鐘的故障處理時間。

此外,還對火箭起飛時間進行了偏差修正,使火箭如果推遲0到2.5分鐘發(fā)射,都能在飛行過程中自動修正飛行偏差,將“問天”精準送入預定軌道。而與火箭分離后,“問天”還要進行6次變軌,來到與“天和”核心艙相距52公里的位置上。

“問天”和“天和”交會 對飛控提出更高要求

兩個重量均超過20噸的龐然大物,要實現(xiàn)交會對接,必須盡量減少它們之間撞擊力。由于“問天”實驗艙還攜帶著兩個巨大的太陽能帆板,就好比帶著一對巨大的翅膀進行交會對接,更增加了額外的難度。為此,“問天”實驗艙專門采用太陽帆板二次展開方案,發(fā)射后先展開約五分之一的長度,待對接完成后再展開到位,大大提高了交會對接的可控性。

曾參與過神舟飛船、天宮實驗室、空間站“天和”核心艙以及“夢天”實驗艙的工業(yè)設計等任務的載人航天工業(yè)設計專家、西北工業(yè)大學教授茍秉宸認為,“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兩個超過20噸級的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實現(xiàn)精準地接,是我國航天史上首次。對接時信號的互聯(lián)互通,也是最終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至于為何要實現(xiàn)“零窗口”發(fā)射,茍秉宸稱,航天器進入太空軌道后是以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公里飛行,如果“問天”要追上并對接“天和”,也就意味著它需要攜帶更多的燃料,花費更多的時間以及更快速度,中間錯過任何一秒,或者攜帶燃料存在誤差,對接就會失敗,這實際上是系統(tǒng)性的復雜工程。

“夢天”蓄勢待發(fā) 定位與“問天”大有不同

“問天”實驗艙的成功發(fā)射是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重要一步,接下來,“天和”核心艙還將迎來多位“太空訪客”。

目前,“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的前項對接口完成交會對接,形成了一個“一”字組合體。而在軌2個月后,“問天”實驗艙將轉位到核心艙的側向對接口,與它形成“L”構型,這也是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轉位任務。轉位后的組合體將靜待“夢天”實驗艙的到來。按照計劃,今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執(zhí)行3次發(fā)射任務,發(fā)射“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空間站三艙“T”字基本構型,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

“問天”和“夢天”兩大實驗艙,為什么是“問天”先發(fā)射?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稱,因為“問天”艙除了能像“夢天”艙一樣開展很多科學實驗外,它還具備一些“夢天”實驗艙沒有的功能。

第一,它具有組合體的控制管理功能,如果核心艙發(fā)生了某些故障,它可以代替核心艙進行組合體的控制;第二,它有三個臥室和一個衛(wèi)生間,完成了與核心艙的對接之后,空間站可以滿足兩個航天員乘組短期同時在軌工作、生活的交接班需求;第三,它有一個專用的氣閘艙以及應急避難所,這樣可以支持航天員更方便地出艙活動和保證航天員的安全;第四,它有一個小型的機械臂,可以單獨使用和爬行,進行更精確的操作,它也能跟核心艙上大的機械臂組合使用,開展更多艙外操作。

“問天”實驗艙主要是用于空間生命科學研究,它可以裝8個實驗柜,但是這次先配了4個實驗柜,比如像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主要是以多種類型的生物個體來開展實驗研究,還有一個叫生物技術實驗柜,主要用于開展組織細胞等小類別的研究,以及一個變重力實驗柜,可以模擬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進行科學研究。

中國不搞太空競賽 中國航天成果用于造福全人類

待“夢天”與“問天”都順利完成“飛天”后,我們將發(fā)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將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在軌輪換,并駐留6個月。

從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一飛沖天到眼下的“問天”入軌,對于中國的航天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有外媒報道稱,中國航天已經追平了美國。還有美國媒體以“龜兔賽跑”來比喻中美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對此,龐之浩表示,我們的載人航天用了30年的時間就建成了先進的空間站,而美國大概花了近50年的時間,與國際空間站相比,我們的規(guī)模相對較小,但是應用效益比它還高。

龐之浩指出,我們空間站上科研設備的重量占比要比國際空間站高,而且用于科研的供電支持率也比國際空間站高。此外,我們空間站采用了一體化設計,更經濟、更可靠、更先進,并且是世界第一個“太空母港”,可以在軌維修、“巡天光學艙”等航天器。

龐之浩強調,我們國家載人航天并不跟任何國家搞競賽,而是為了取得有重大科學價值的研究成果、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應用成果,造福人類并開展國際合作。我們空間站的建立確實改變了世界載人航天的一個格局,進入了“雙空間站”的時代,促進了世界載人空間站的發(fā)展。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周雯飛)

關鍵詞: 載人航天 國際空間站 中國航天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