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城市生活 >
關注:華僑華人心理咨詢師—— 為僑胞筑造溫暖的心靈港灣(僑界關注) 2022-11-07 21:06: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賴彗臨心理工作室組織免費紐約求職座談會,為留學生提供求職經(jīng)驗及心理減壓指導。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當海外僑胞出現(xiàn)心理不適,語言障礙和文化沖突成為他們獲得心理救助道路上的絆腳石??缭秸Z言和文化隔閡,一群華僑華人心理咨詢師在行動,向同胞伸出援助之手。

華僑華人心理咨詢師耐心認真地傾聽,給出專業(yè)有效的指導,用一次次暖心陪伴為僑胞筑起溫暖的心靈港灣。

關注僑心,保駕護航

2010年,美國華僑賴彗臨畢業(yè)于美國匹茲堡大學臨床社會工作系,現(xiàn)擔任紐約大學社工系和心理咨詢研究生班臨床實踐指導教師,已從事心理咨詢12年。她表示:“從業(yè)10余年來,我累計接待了數(shù)千名訪客,其中華僑華人占比達40%。我于2020年創(chuàng)立了賴彗臨心理工作室,工作室中80%的心理咨詢師都是華僑華人,旨在為廣大海外僑胞、留學生群體提供心理咨詢服務?!?/p>

今年初,針對亞裔的惡意襲擊事件頻發(fā)。4月份發(fā)生在紐約市布魯克林日落公園的槍擊事件,給該區(qū)的華僑華人造成了恐慌。賴彗臨第一時間發(fā)起社區(qū)關懷活動,運用專業(yè)技能,撫平僑胞的緊張情緒。

賴彗臨說:“布魯克林區(qū)生活著很多華僑華人,很多同胞表示,在槍擊事件后不敢出門,希望社區(qū)能組織定期巡邏,保障安全。為此,我組織了社區(qū)關懷活動,大家牽著自己的寵物狗,聚在一起聊聊天,疏解焦慮不安情緒。這也是鄰居間互相認識的機會。很多剛來的留學生尚未適應美國生活,平時上課都不敢發(fā)言,但是看見熟悉的中國面孔,都鼓起勇氣和我們分享遇到的困難。活動持續(xù)了三四個小時,百余人參與?!?/p>

創(chuàng)傷治療師、藝術治療師、音樂治療師……賴彗臨心理工作室成員組成豐富,各有專長,其中還有一只特殊的動物治療師,那就是賴彗臨的寵物狗伊布。賴彗臨說:“伊布能敏銳覺察來訪者的情緒變化。當來訪者開始情緒激動,快要嚎啕大哭時,它就會趴在來訪者身邊,貼著他的腳跟。有一名來訪者有很深的心理創(chuàng)傷,不愿與人打交道。但是當看到伊布清澈純真的眼神時,他放聲大哭,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線。時間長了,一些來訪者還會專門給伊布帶食物?!?/p>

真切共情,打開心扉

今年,賴彗臨心理工作室開展了“百人免費心理咨詢”和“千名留學生免費心理咨詢”一對一交流活動。

賴彗臨表示:“‘百人免費心理咨詢’非?;鸨?,很快名額就所剩無幾。于是,我們擴大了活動規(guī)模。目前,‘千名留學生免費心理咨詢’活動仍然接受報名。這樣的公益活動能夠幫助僑胞了解心理咨詢,等到日后真正有需要時,我希望海外華僑華人能夠積極尋求心理援助,勇敢面對內(nèi)心真實訴求。在疫情讓人變得更加脆弱時,大家都很感激能有這樣一個中文的心理咨詢機會?!?/p>

與從業(yè)多年的賴彗臨相比,身在美國芝加哥的張瑩梓剛剛踏上華僑華人心理咨詢師的道路。研究生期間,張瑩梓在芝加哥唐人街的華人健康中心擔任實習咨詢師。在那里,她對于不同年齡段的華僑華人的生活經(jīng)歷有了更深認識。

張瑩梓說:“文化沖突、種族歧視、溝通交流、升學壓力是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群體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一些華僑華人家長作為第一代移民,沒有英語基礎,但孩子主要說英語,有一位母親甚至需要用翻譯軟件,才能與孩子正常溝通。有時,家長忙于工作,只能將孩子交給家中老人或晚托班照看。這樣的語言障礙和陪伴缺失導致很多華裔孩子難以向父母敞開心扉。”

實習結束時,張瑩梓和一群華裔兒童建立了深厚感情。她為每個孩子準備了卡片,上面寫著對他們的寄語。張瑩梓表示:“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我真正走進了孩子們的內(nèi)心。臨走時,他們畫出他們眼中的我,制作精美的手工禮物,希望我能帶走,那一刻我備受感動。這也是我選擇心理咨詢的初衷,就是用實際行動為每一個個體帶來具體改變。”

積極回應,循循善誘

如今,張瑩梓在一家全職心理診所工作。作為診所中唯一的華僑,她主要負責接待華僑華人來訪,提供中英雙語心理咨詢。

張瑩梓表示:“美國華僑華人心理咨詢師并不多,而語言相通、文化相同又是心理咨詢成功的兩大要素。我希望能夠利用我的專業(yè)知識,給海外僑胞帶來心靈慰藉,提供具體有效的心靈救助?!?/p>

加拿大華僑劉思睿對此深有感觸。2015年,劉思睿只身一人來到加拿大,本就患有慢性抑郁癥的她,因異國環(huán)境而病情加重。劉思睿說:“尋找匹配的心理咨詢師就像大海撈針,我先后找了七八個心理咨詢師,國內(nèi)的、國外的,我都嘗試了。直到2021年,我才遇到克里斯托·趙。趙老師是加拿大渥太華的一名華人心理咨詢師,主要負責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側重認知調(diào)整和治療。趙老師有長時間在中國生活的經(jīng)歷,中文流利,專業(yè)素養(yǎng)高,和我的背景高度匹配。她循循善誘,教給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清晰認識問題產(chǎn)生的底層邏輯。我將趙老師的華人心理咨詢師信息發(fā)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得到了很多海外僑胞的回應,幫助了更多人獲得心理救助。”

加拿大華僑沐沐同樣也是趙老師的患者之一。她深受輕度抑郁困擾多年,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了心理問題,使得積郁爆發(fā)。沐沐說:“15歲時,我的家庭發(fā)生變故,導致情緒持續(xù)低迷。胃病、失眠、體重驟減、逃避社交,類似的癥狀一直持續(xù)到參加工作。我曾發(fā)起過幾次對外求助,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我的婚姻生活也受到影響,我才又鼓起勇氣,接受了朋友推薦的趙老師華人心理咨詢?!?/p>

回憶起印象最深刻的咨詢經(jīng)歷,沐沐說:“一次治療過程中,趙老師讓我和23歲、27歲的自己對話,那兩年我經(jīng)歷了很深的心理創(chuàng)傷。那一刻我發(fā)現(xiàn),心里反反復復說過很多遍的話始終說不出口,只能痛哭流涕。在她的啟發(fā)下,我斷斷續(xù)續(xù)地開始。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句話語,但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放松。趙老師給了我重新站起來的力量,讓我學會溝通交流,建立親密關系,認識并了解自己。”

楊 寧 李汶潔

關鍵詞: 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師 文化沖突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