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城市生活 >
【央媒聚焦內蒙古】坡地變良田 豐收底氣足——內蒙古赤峰市大力推進旱作水平梯田建設收實效 2023-04-08 17:40:37  來源:草原全媒

2023年4月8日《農民日報》第6版刊發(fā)了《坡地變良田 豐收底氣足——內蒙古赤峰市大力推進旱作水平梯田建設收實效》,文章報道了為從根本上解決赤峰市坡耕地面積大、耕地質量總體偏低、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收益低等問題,2019年以來,赤峰市積極搶抓國家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加快建設以旱作水平梯田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堅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坡耕地治理、種植結構優(yōu)化相結合,實現了“修建高標準水平梯田、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農田建設目標,走出了一條以高標準水平梯田建設為抓手,統(tǒng)籌推進糧食安全、生態(tài)保護的發(fā)展路子。

報道全文如下:


(相關資料圖)

赤峰市是國家重要的農畜產品供應基地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糧食主產區(qū)之一。全市糧食產量已連續(xù)10年保持在百億斤以上水平。2022年,全市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達到131.2億斤。

為從根本上解決赤峰市坡耕地面積大、耕地質量總體偏低、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收益低等問題,2019年以來,赤峰市積極搶抓國家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加快建設以旱作水平梯田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堅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坡耕地治理、種植結構優(yōu)化相結合,實現了“修建高標準水平梯田、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農田建設目標,走出了一條以高標準水平梯田建設為抓手,統(tǒng)籌推進糧食安全、生態(tài)保護的發(fā)展路子。2019年以來,全市已建設高標準農田275.15萬畝,其中旱作水平梯田76.3萬畝,全市糧食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從“三跑田”到“三保田”

“今年準有個好收成?!蓖鴮訉犹萏?,赤峰市紅山區(qū)文鐘鎮(zhèn)二道井子村村民王盛昌指著自家300畝旱作水平梯田滿心欣喜地說,“早些年,天旱盼下雨,可下雨了,卻眼睜睜看著施好的肥料被雨水沖走。現在好了,梯田旱能蓄、澇能排,我們的干勁兒越來越足了?!?/p>

曾經的坡耕地跑土、跑水、跑肥,老百姓無奈地稱之為“三跑田”。為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xiāng)村振興,自2021年起,紅山區(qū)實施旱作高標準梯田建設,昔日的山坡地“搖身一變”成了高標準農田。

“自從建設高標準水平梯田后,糧食產量增加,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高了,外地務工人員也紛紛回來種地,種完地再出去務工,不耽誤秋收?!倍谰哟妩h委書記李合說,村里主要種植大豆、谷子、玉米等農作物,實施高標準水平梯田建設后,平均每畝地產糧800—1000斤,保守估算,農戶平均每畝地純收入增加300元。

“保水、保土、保肥,不僅能減輕自然災害,還能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這是改造后的‘三保田’帶給群眾的最大實惠?!背喾迨修r牧局局長薛德凱告訴記者,首先水平梯田能夠充分留住天然降水,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全面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真正實現水不出地、土不離田。其次,通過山、水、田、林、路、溝綜合治理,天然降水涵養(yǎng)能力顯著提升,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自我保護和修復能力明顯增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良性循環(huán)。

提高耕地質量首先要想辦法將水“留住”。在赤峰市松山區(qū)初頭朗鎮(zhèn)哈拉卜羅村,8000畝的坡耕地改建成高標準水平梯田,通過充分保留天然降水,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全面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這里已實現了“水不出地、土不離田”。如今,哈拉卜羅村每年可減少土壤流失量1.26萬噸,攔蓄地表徑流202萬立方米,地表形態(tài)和土壤結構得到明顯改善。

據測算,全市已建成的旱作高標準水平梯田每年可減少土壤流失量119.8萬噸,攔蓄地表徑流1.93億立方米。

從“小田”到“大田”

貝子府鎮(zhèn)是敖漢旗“坡改梯”受益重點鎮(zhèn),高標準農田建設讓這里的群眾增收底氣十足。“坡改梯項目實施后,原來的坡地變得平整,實現了機械化作業(yè),還能使用膜下滴灌灌溉,省時省力,去年谷子是大豐收!”村民尹廣飛高興地說道。

去年以來,貝子府鎮(zhèn)對分散、狹小、坡陡的田塊進行整合,實施坡改梯項目10672.2畝,高效節(jié)水項目5435畝。受益的貝子府村、大平房村等8個行政村,去年秋季莊稼收獲后繼續(xù)實施坡改梯項目1.1萬畝。

短變長、窄變寬、大彎就勢、小彎取直。水平梯田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時,也改善了農業(yè)生產條件,便于機械化作業(yè),有效提升農田綜合生產能力,也增加了糧食產量和農牧民收入。

“一是種植收益增加。以谷子生產為例,坡改梯當年實現畝產350斤左右,第二年畝產可達500斤左右,坡改梯三年后,過去種植雜糧雜豆的坡耕地通過集成技術和裝備,產量實現翻番。二是土地流轉效益提高。‘寬、大、平’的水平梯田不僅能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益,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土地流轉效益?!毖Φ聞P告訴記者。

在敖漢旗薩力巴鄉(xiāng),以前村民的承包田大多零散、不規(guī)則分布,不利于耕種,現在將散亂的田埂、溝渠統(tǒng)一清理,實現了“集碎為整”,原來棄耕的坡耕地改造成高標準水平梯田后,通過集中統(tǒng)一流轉,地租收益平均達到400—500元/畝。

如今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下,赤峰市農田綜合生產能力切實得到了提高,資源進一步得到整合,種糧主體的收入穩(wěn)步提升。

“地氣”和“底氣”十足

近年來,赤峰市通過集中土地流轉、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推廣宜機化作業(yè)、大破大立的建設方式,有效解決了坡耕地“碎片化”問題,為實現“種植規(guī)模化、生產標準化、品種優(yōu)良化、全程機械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極大地降低了種糧主體的生產成本。此外,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合作社、種糧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加完善。一些地區(qū)有效整合支農資金,將“坡改梯”耕地以入股的方式流轉到合作社統(tǒng)一經營管理,種糧戶、合作社和嘎查村集體按比例分紅,在提高種糧戶收入的同時,嘎查村集體經濟得到發(fā)展壯大,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新的實現路徑。

目前,赤峰市已經將旱作水平梯田建設納入赤峰市“十四五”規(guī)劃,以流域為單元,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集中連片,大破大立,宜機化作業(yè)”的原則,以田間道路為骨架,根據地形、坡度、土層厚度和土壤特性,結合糧食主栽品種,以提高宜機化水平為關鍵點,科學合理設計田面寬幅,因地制宜開展農田防護林、岸坡防護、溝道治理等工程建設,系統(tǒng)性同步推進山、水、田、林、路、溝綜合治理。敖漢旗薩力巴鄉(xiāng)和新惠鎮(zhèn)、松山區(qū)當鋪地鄉(xiāng)和初頭朗鎮(zhèn)、紅山區(qū)文鐘鎮(zhèn)等10余個鄉(xiāng)鎮(zhèn)成為整建制、整流域推進的典型代表,為全市進一步推動旱作水平梯田建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8個萬畝以上旱作水平梯田片區(qū)和116個千畝以上旱作水平梯田片區(qū)。

薛德凱表示,下一步,赤峰市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計劃從2023年到2030年,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00萬畝以上,力爭實現全域梯田化,讓水不出地、土不離田,山川披翠,溝谷淌金。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