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城市生活 >
祖宗不足法(追根溯源 書寫王朝興衰) 2022-12-22 17:43:42  來源:熱點網(wǎng)


【資料圖】

陳寅恪先生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彼寡詷O是。隨著今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探尋與日趨親近,不管是院校教授還是市井百姓,渴望“穿越”到宋朝者似乎越來越多,只因宋是一個“并重理想與現(xiàn)實,兼?zhèn)浯笏着c大雅,可以說是最適合生活的朝代”。然而,從北宋到南宋,從東京到臨安,在一個王朝繁華與落寞的背后,又有多少人能對北宋君臣共治時代末期知識分子的榮光與屈辱感同身受?又有多少人能對兩宋文人政治家在歷史大變局中的抗爭與博弈鞭辟入里?怕是寥寥。筆者近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百家講壇”特邀主講人趙冬梅新著《大宋之變,1063—1086》,隨她一同深入歷史細節(jié),探究“大宋之變”錯綜復雜的原因,揭秘朝代興衰、帝國演進的深層根源,委實有豁然開朗、受益良多之感。

唐太宗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歷史的大河滔滔奔涌,歲月的塵埃漫漫覆掩。明明是一個軍事上相對較弱的朝代,為什么又偏偏造就了一個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審美上的黃金時代?為什么作為君王,英宗、神宗、哲宗也曾奮發(fā)圖強,行新法,敗安南,收河湟,改制元豐,伐夏開邊……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走向衰落?在書中,趙冬梅教授以司馬光的后半生為線索,有史有據(jù)地描摹三朝政壇風云,力爭通過對濮議之爭、王安石變法、司馬相業(yè)等重大事件的細致梳理與深度剖析,還原歷史本相,探究大宋王朝的歷史轉折,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新的“知興替”“明得失”的機會。

盛衰無常,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也。實際上,從1063年到1086年,短短的24年間,滄海卻已變桑田?!俺加惺聵I(yè),君不信任之,則不能成?!彼抉R光早在17歲時,便似已勘破君臣之間的利害關系。但司馬光又如何能料到,君主神宗對臣相王安石,已遠非“信任之”這么簡單。恰如曾極力推薦王安石后又成為王安石反對派的宰相曾公亮所言:“上與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主張“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的王安石,把皇權徹底從籠子里放了出來,在短短的十多年里,“把仁宗朝獨立思考有擔當?shù)氖看蠓蚋脑斐蔀楣ぞ咝允愕墓倭拧?。趙冬梅教授分析說:“北宋前中期朝堂上‘異論相攪’的寬容風氣,君主體貌大臣、存恤‘大體’的‘和氣’氛圍,宰相大臣、侍從臺諫敢爭是非的獨立精神,都在崩解消散中……”

誠然,試圖尋求變革的忠心都是一樣的,但國家層面的改革竟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政治角力,復出的司馬光雖意欲力挽狂瀾,卻又如文彥博給韓琦的信中所言:“君實作事,令人不可及,直當求之古人中也?!睍鈿膺^濃,幾乎不像現(xiàn)實政治中的人,盲目調整政策,整體考慮欠缺,縱是一腔熱血,也得到了太皇太后的絕對信任,終亦無法消弭對立分明的官僚集團間的裂隙,亦無法改變君臣將個人私欲與派別利益置于王朝整體利益之上的現(xiàn)實,皇朝“萬世一系、長治久安”的美好愿望自然成了夢幻泡影。

“國破家亡的慘劇雖然發(fā)生在徽宗—蔡京治下,根子卻在王安石與神宗?!壁w冬梅教授的高明之處在于,以歷史的眼光來旁觀并深入歷史,“讓學術的回歸學術”,把歷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歷史時期、歷史情境中,成與敗、功與過皆以史料為依據(jù),復從人性的角度去辯證看待,以期全方位還原大宋之變前后君與臣在歷史的激流與漩渦中的努力與掙扎、命運與抉擇。在她看來,作為宰相的王安石,“只不過是逢君之欲,順勢而為”,根源卻還是在皇帝那里……

打開本書,讀者的思緒便會跟隨趙冬梅教授一起追根溯源,以她的書寫為引領來感受王朝興衰。掩卷回首,似才驚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然而,只要讀者樂意,何妨追隨蘇軾“聊發(fā)少年狂”,或與歐陽修一道“仰而望山,俯而聽泉”?只要大家得閑,何妨悄然潛入《清明上河圖》,在汴京清明時節(jié)繁盛多彩的市井風俗畫中作一回逍遙游……

【作者簡介】 劉敬,安徽省蕪湖市第四十三中學教師。

關鍵詞: 祖宗不足法 追根溯源 絕對信任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